都市人受頭暈、頭痛困擾的情況很普遍,短暫頭暈或可稍作休息便消退,但若果經常感到頭暈暈,這是否代表腦部健康有問題呢?導致頭暈的原因眾多,除了有機會由耳水不平衡誘發,亦有可能是腦部、心臟等重要器官潛藏健康問題。
其實「頭暈」症狀是較概括的説法形容不適,在醫學上,可再細分為四大情況:
- 「暈眩」(Vertigo)
- 「不平衡感」(Disequilibrium)
- 「瀕臨昏厥」(Pre-syncope)
- 「頭重腳輕」(Lightheadedness)
小心涉及腦部疾病
由較普遍的暈眩情況來說,當中約八成個案皆由周邊性暈眩(Peripheral vertigo)引起,另有約兩成暈眩個案源自中樞性暈眩(Central vertigo),例如由腦中風、腦神經腫瘤引起。
由於腦部神經系統主宰人體的認知能力、肌肉協調、活動能力等,患者可能伴隨頭痛、吞嚥困難、視野模糊或出現重影、面部歪斜、言語不清、肢體出現不平衡感等症狀。若果沒有及早作出適當治療,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功能損害,嚴重者或會出現昏厥,甚至死亡。
如懷疑暈眩可能與腦部問題有關,醫生會先確定患者的血壓、心跳、血含氧量、血糖指數、體溫等「維生指數」穩定,然後視乎緊急程度安排相關的造影檢查,例如:
- 電腦掃描(CT scan)
- 磁力共振檢查(MRI)
- 不帶輻射且影像細緻,可清晰呈現腦部組織的病變情況,並可觀察腦血管有否出現阻塞或破損,是目前較常用的診斷方法之一。
伴隨疲倦、氣促或因心律不正
除了可能關乎腦部健康,醫生也會檢查患者有否出現心律不正。心律不正泛指不正常的心跳或心律問題,包括心跳過快、過慢,或不規律地跳動。高風險因素包括:
患者可出現疲倦、氣促、昏厥等症狀,惟亦有部分個案因病徵不明顯而疏於處理,發現時已併發中風、心臟衰竭等重症,更甚者會猝死。
心律不正診斷
要診斷心律不正,最常用的心臟檢查是心電圖,可測量患者心跳頻率,評估心肌組織及冠狀動脈功能等,而24小時動態心電圖則可作更長時間的記錄和觀察;另外亦需驗血,排除貧血、電解質紊亂、血糖低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病患;如有需要,將進行心臟超聲波、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心臟電流生理檢查等進一步查找病因。

治療方法
若臨床檢查發現血壓和血糖指數不理想,再經一系列心臟和腦部檢查後,診斷患有心律不正,並出現腦血管閉塞的情況。醫生會為患者處方降血壓和降血糖藥物,及開取抗凝血藥物。患者亦要適當控制飲食、勤做運動,配合定時覆診,有助改善病情。
或涉及頸椎鼻咽其他器官
除了涉及腦部及心臟健康,若患者出現頭暈,同時肩頸有痛楚、上肢麻痺或不協調等症狀,可能源於頸椎神經受壓;而鼻咽腫瘤也會影響中耳的氣壓調節,出現疑似耳水不平衡症狀。故患者切勿自行斷症,最妥善的做法就是詳細記錄不適情形,然後及早求醫。
所有資訊只供參考,並非治療建議,醫專薈並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醫專薈熱線:(852) 9699 1330
電郵:info@medicino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