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必知道,原來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頭號殺手,每年導致全球超過1700萬人死亡!心臟病在香港相當普遍,每年都有數萬人因為心臟病入院。
心臟病的種類很多,有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瓣性心臟病,原發性心肌病及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等,其中以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簡稱冠心病 ) 最為普遍。而經常聽聞因心臟病發而猝死的,多屬於冠心病患者。究竟什麼人會患上此症?如何診斷和治療?
甚麼是冠心病?
認識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先要了解心血管系統的構造:
- 心臟像我們體內的水泵,隨著每一下跳動將血液輸送到各器官,從而供應氧氣和養份,帶走二氧化碳和廢物,以維持各器官的運作。
- 冠狀動脈則是為心臟肌肉輸送血液的一組血管,因其分佈像皇冠形狀,故以此得名。
「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冠狀動脈收窄的主要原因,意指血液內的脂肪物質於血管內壁積聚,逐漸令血管收窄,使心臟肌肉供血量減少,甚至缺氧,形成冠心病。若情況惡化,可堵塞血管,誘發心絞痛及心肌梗塞,導致死亡。
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蘇勇柏醫生指出,「動脈粥樣硬化」並不會止於一時,冠狀動脈收窄的情況可持續惡化,引起急性心肌梗塞,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冠心病有甚麼病徵?
- 心絞痛
- 病人感到胸悶、胸前有壓迫痛楚,痛楚或伸延至下顎、頸項、肩膊、手臂,並出現作悶、嘔吐、冒冷汗等情況;徵狀可能因運動、情緒波動、體溫急劇轉變、身體受感染等因素誘發,一般於靜止休息數分鐘後稍作舒緩,但亦可能持續。
- 心悸、心律紊亂
- 氣喘
- 水腫
- 疲倦乏力/暈眩/失去知覺
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心臟衰竭
- 部份心肌長期缺血後可能壞死,令心臟的泵血功能衰退
- 心律不正
- 心肌缺血可影響心臟神經線的電流傳導,影響心跳頻率
- 心肌梗塞
- 心肌的供血被截斷,無法恢復,心肌缺氧壞死,需緊急治療,否則會導致死亡
有哪些高危因素?
了解冠心病的風險因素並多加注意、改善,有助我們減低患病風險。
- 生活習慣
- 吸煙
- 香煙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令動脈硬化,前者更會加快心跳、短暫令血壓變高;後者則降低心臟肌肉的含氧量。
- 過重/肥胖
- 飲食習慣(少菜少纖維,高鹽高糖高脂肪)
- 缺少運動
- 精神緊張/長期壓力
- 可令肌肉繃緊、心跳加速,繼而引發高血壓,加重心臟負荷
- 吸煙
- 慢性疾病
- 高血糖/糖尿病
- 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例如:動脈粥樣硬化、心律不正、中風等)已被歸類為「等危症」,即兩種疾病的患者有同等機率患上冠心病。
- 高血壓
- 高血脂
- 高血糖/糖尿病
這三項因素俗稱「三高」,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及令血管內壁受損,連帶相關的生活習慣,容易導致冠心病。
- 男性患有冠心病比率較高,但女性在更年期後的風險可比男性更高。
檢查及診斷
- 靜態心電圖 Resting ECG
- 24小時動態心電圖 24 hour Holter Monitoring ECG
- 運動心電圖 Treadmill Exercise ECG
- 心臟超聲波 Echocardiogram
- 心臟磁力共振 Cardiac MRI
- 心肌灌注造影 Thallium Scan
- 非介入性心臟血管顯影 CT / MRI Coronary Angiography
- 心導管及冠狀動脈造影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nd Coronary Angiogram
心血管疾病徵狀各有不同,建議由醫生因應病情選擇合適的檢驗項目。
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
- 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士匹靈Aspirin)、抗凝血藥物(如:Plavix),防止血塊形成並堵塞血管
- 各類心臟藥物,以助增加心臟肌肉供血量、維持心臟功能
- 各類控制血壓、血糖、膽固醇之藥物
- 手術治療
-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即「通波仔」,醫生以心導管及冠狀動脈造影找尋嚴重收窄或出現堵塞的血管後,利用特製球囊撐闊血管,再植入支架以保持血管暢通。 - 血管繞道手術
即「搭橋手術」,屬大型開胸手術,醫生從病人體內選取血管,搭成「橋樑」,令主動脈輸出的血液可繞過堵塞位置,重新為受損的心臟肌肉供給血液。
-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提提您:冠心病病發屬緊急情況,可導致生命危險,如有懷疑徵狀,請及早找醫生診治。
醫專薈熱線:(852) 9699 1330
On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