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及其他甲狀腺疾病

秘書 Zoe 最近密密食但沒有增磅,其他女同事見到也十分羨慕,紛紛向她請教修身之道。可是 Zoe 的反應總是很冷淡,拒人於千里,甚至有點焦躁不安。

原來,她剛剛被醫生診斷出患上了「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俗稱「甲亢」),需要服藥一段時間控制病情,因此心情很低落。

一般提到甲狀腺疾病,多數人會聯想起「大頸泡」,又或者「躁底」等形容詞,究竟「甲亢」是什麼?對人體健康影響大嗎?是不是女性患者佔多數?

甲狀腺的功能

甲狀腺(Thyroid)是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成員之一,形狀像張開翅膀的蝴蝶,伏在頸項下半部,兩翼分別是甲狀腺的左葉和右葉。甲狀腺主要掌管人體的新陳代謝,與身體能量、生長發育、各器官的功能息息相關。

甲狀腺的功能是由腦下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素」 TSH 以負回饋機制(negative feedback)調節,將甲狀腺細胞製造的「甲狀腺素」T4 及「三碘甲狀腺氨酸」T3 控制在正常水平。

與甲狀腺功能有關的疾病,大部分是因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或感染病毒後出現炎症而引起。較常聽到的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另外還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甲狀腺結節」等。

什麼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Hyperthyroidism)?

  • 簡稱「甲亢」,即甲狀腺分泌過盛,加速新陳代謝。
  • 患者會感到比平常怕熱、易出汗;出現心悸、心跳過快、手震、胃口增加但因消耗大而體重下降、肚瀉、多尿、經期血量減少、亢奮、焦躁不安、失眠等徵狀。
  • 多由免疫系統疾病引起,當中較常見的是「格雷氏症」(Grave’s Disease):
    • 甲狀腺可變得腫脹(俗稱大頸泡),有機會對氣管及食道造成壓逼,導致呼吸或吞嚥困難;
    • 若眼部組織出現腫脹,會令眼球凸出,使眼角膜容易因乾燥而出現損傷;亦令眼球肌肉活動不良,引致視力模糊、出現重影。
    • 如出現此等情況,或需轉介外科專科及眼科專科同時跟進病情。

若體內甲狀腺素持續過高,未有得到合適治療,會加快鈣質流失,引致骨質疏鬆;新陳代謝加速可令心臟負荷過重,誘發心律不正、心臟衰竭等緊急狀況。

worry headache_1379923019
甲亢患者或會出現失眠、焦躁不安等症狀。(醫專薈健康資訊網)

風險因素

甲狀腺疾病一般較常見於女性(包括產後婦女),其餘風險因素有:

  • 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的家族病史
  • 自身患有免疫系統疾病,例如:一型糖尿病、腎上腺功能不全、惡性貧血、多發性硬化症等
  • 頭頸位置或甲狀腺曾接受放射性治療
  • 唐氏綜合症、特納氏綜合症患者

如何診斷

當醫生懷疑病人患有甲狀腺疾病,會先進行臨床檢查,包括量度血壓、檢查脈搏頻率及規律、紀錄患者體重變化;若懷疑「甲亢」,亦會留意是否出現以下病徵:

  • 眼凸
  • 眼簾回縮
  • 眼球活動不良
  • 視力模糊或出現重影
  • 「大頸泡」或其他頸部腫塊
  • 手震

甲狀腺疾病檢驗項目

除了臨床檢查,以下各項檢測有助醫生判斷患者情況及如何治療:

  • 血液檢測:
  • 甲狀腺功能(TSH / FT4 / FT3)
  • 與甲狀腺有關的抗體指數
  • 其他基本項目,如:血全圖、肝腎功能、膽固醇、鈣指數等
  • 頸部超聲波掃描(Ultrasound of neck)
    • 查找甲狀腺或頸部腫塊的位置、數量、大小等;分辨是良性結節,或屬惡性腫瘤。
  • 針刺細胞檢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 若超聲波結果顯示有懷疑,則須安排抽取細胞組織作病理化驗,以確認是良性或惡性細胞。
  • 甲狀腺放射性同位素掃描(Thyroid Radioisotope Scan)
    • 將小量放射性物質注入患者血管,再以掃描檢測甲狀腺的放射含量;甲狀腺細胞較易吸收放射性物質,而癌細胞則相反。

若醫生認為需檢測身體其他位置是否受影響(例如:癌細胞擴散),或進行手術前評估,則可考慮進行磁力共振掃描(MRI)。

Thyroid Scan_20865931
醫生經臨床檢查後,如懷疑患者患上甲狀腺疾病,或會建議進行頸部超聲波掃描。(醫專薈健康資訊網)

治療方法

  1. 藥物治療

    • 治療「甲亢」,一般會先以「抗甲狀腺藥物」抑制體內甲狀腺素,較常用為 Carbimazole、Methimazole,孕婦則須轉服 Propylthiouracil。
    • 若患者心悸情況較為明顯,可配合 β 受體阻斷劑(例如 Propranolol)紓緩徵狀。
    • 服用「抗甲狀腺藥物」初期,約每 6 至 8 週需抽血檢測體內甲狀腺素水平,按情況逐步減輕藥物劑量,整個療程約需 18 至 24 個月,期間仍需定期驗血。
    • 完成療程後,即使甲狀腺素已回復正常水平,「甲亢」仍有復發的可能,故亦建議定期驗血跟進情況。
  2. 放射性碘(Radioactive Iodine)

    • 若已嘗試 1至 2 次針對「甲亢」的藥物療程(每次約 18 至 24 個月),但「甲亢」依舊復發,可選擇利用放射性碘(口服藥物)破壞過度活躍的甲狀腺細胞,療效大多在用藥後 2 至 6 個月內顯現。
    • 此治療會使身體帶有輕微輻射,建議用藥後 1 至 3 星期與他人保持一公尺或以上的距離;而患者不論男女均需避孕,女士亦須暫停餵哺母乳,以免影響胎兒及幼兒健康。
    • 甲狀腺細胞被破壞後,難以分泌足夠的甲狀腺素,患者日後可能需要長期服用甲狀腺素補充劑。
  3. 手術治療

    • 若「甲亢」持續復發,或因甲狀腺過度腫脹而影響呼吸、吞嚥,則須考慮安排甲狀腺切除手術,醫生會按患者病情建議「全甲狀腺切除手術」或局部切除相關甲狀腺組織。
    • 進行「全甲狀腺切除手術」時,依附著甲狀腺的四顆「副甲狀腺」(負責調節血液內鈣質的濃度)均一併被切除,患者一般需要長期服用甲狀腺素補充劑及鈣補充劑,以作填補。
46
若「甲亢」患者病情輕微,一般會先以「抗甲狀腺藥物」治療。(醫專薈健康資訊網)

其他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Hypothyroidism

  • 簡稱「甲減」,由於甲狀腺低下,以致分泌過少而令其功能減弱,減慢新陳代謝。
  • 患者會感到比平常怕冷、疲累倦怠、肌肉痠痛、情緒低落散漫;心跳變得緩慢、聲線低沉、眼皮小腿浮腫、體重上升、便秘、經期血量增多
  • 持續的「甲減」,可令體內膽固醇水平增加,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治療「甲減」,一般會使用「甲狀腺素補充劑」(例如 Levothyroxine),填補體內不足的甲狀腺素。

甲狀腺結節(Thyroid nodule

  • 即甲狀腺位置出現腫塊;若甲狀腺功能未受影響,則不一定出現上述「甲亢」或「甲減」的徵狀。
  • 頸部位置出現腫塊的可能性包括:甲狀腺囊腫、腺瘤、甲狀舌管囊腫、淋巴結節、惡性癌腫等。
  • 一般需要以造影檢查先作診斷,再斷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要留意的是,甲狀腺疾病的徵狀比較廣泛而較難察覺,如感到身體不適時應盡早求醫,由醫生及早斷症,避免病情加深。

WARNING!與甲狀腺疾病有關的緊急狀況:

雖然甲狀腺疾病的病徵有時不太明顯,但不代表可以置之不理,因其引發的後果可以很危險,有機會引致生命危險。

  • 甲狀腺危象(Thyrotoxic Crisis)
    • 又稱甲狀腺風暴(Thyroid Storm),因「甲亢」惡化引起;患者會出現發燒、嘔吐、癲癇抽搐、神智不清、昏迷等狀況,嚴重者可致死亡。
  • 黏液水腫性昏迷(Myxoedema Coma)
    • 由嚴重「甲減」導致,患者會出現體溫過低、心跳呼吸減慢、昏迷等病徵。

此類急症一般由急性病患(如感染、中風、最近曾接受手術)或創傷引發,可危及性命,必需緊急治理。


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治療建議。如有疑問,敬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醫專薈熱線:(852) 9699 1330
電郵:info@medicinone.com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