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放緩,健身室、瑜伽房等運動處所重見天日,不少港人也重拾愛好的運動,例如行山、跑馬拉松、打籃球等等。惟事隔一段時間沒好好鍛煉身體,突然激進運動,特別是近年愈來愈多人向難度較高的新興如空中瑜伽、鋼管舞、滑板、冰上曲棍球等等項目「進擊」,容易引發意外受傷。

疫情放緩,健身室、瑜伽房等運動處所重見天日,不少港人也重拾愛好的運動,例如行山、跑馬拉松、打籃球等等。惟事隔一段時間沒好好鍛煉身體,突然激進運動,特別是近年愈來愈多人向難度較高的新興如空中瑜伽、鋼管舞、滑板、冰上曲棍球等等項目「進擊」,容易引發意外受傷。
一提及「癌症」兩個字,人人避而遠之。其實癌症並非防不勝防,部分可透過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和定期身體檢查及早預防癌變,例如接受大腸癌、胃癌或乳腺癌篩查,另外接種子宮頸癌疫苗(HPV疫苗)也有效預防子宮頸癌。
事實上癌症跟生活息息相關,有一半機會與飲食有關。想抗癌事半功倍,首先要認識各種的抗癌食物,從改變飲食習慣入手!
甜品師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職業,這份工作要「三得」:捱得、悶得和企得!每個製作工序都需要反覆訓練力臻完美,既要身兼準備食材、清潔廚房等職務,還要久站工作,少點堅持也不行……
睇片大過天!YouTube、TikTok、Reels等平台潛力龐大,吸引了很多新人入行。各路Youtuber、網絡紅人或KOL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要經常密密做機不離手,但容易忽略work-life balance,身心健康大倒退,螢幕背後更潛藏職業病風險。
熱門電視劇集《IT狗》曲終人散, 觀眾從劇裡的啜核對白和寫實情節找到共鳴,甚至對IT行業另眼相看。創科當道,IT公司特別吃得開,更大受畢業生青睞。可是,正所謂「行行有苦楚」,現實中的IT人也要面對各種健康問題卻鮮有得到大眾關注。
部分新冠肺炎( COVID-19 )患者確診初期未有明顯病徵,但新冠病毒可導致肺部感染,因而降低血氧含量,患者未必及時察覺,有機會令病情加速惡化。血氧水平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究竟什麼才是正常的血氧水平?
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運動員要短時間內在賽場上展現最佳實力,必須經過艱苦訓練。而從事運動及健身行業的人士,亦要時刻在學員面前保持良好狀態,以身作則。若要在運動事業如意發展,首先學識護身之道,減低傷患風險。
代理行業(如保險代理、地產中介及股票經紀)講求客人至上,工作節奏急速,養成食無定時、四出應酬這些陋習,對腸胃健康大打折扣,甚至誘發嚴重病症。想錢財健康兼得,代理從業員要學識護身之道,從飲食習慣和情緒輔導入手。
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擔心一旦接受藥物治療後,是否代表日後必須要長期服藥?與其過分憂慮,不如積極治療及改變生活習慣,定期監測反映血糖的重要指標糖化血紅素(HbA1c)水平,三管齊下向改善病情的目標進發。
疫情持續,大家都忙著網上購買物資,各大網購平台大塞車已不是新聞!負責派送貨品的速遞員工作量倍增,還要面對大大小小健康隱患。不少人以為速遞屬於輕鬆易賺的「筍工」,他們背後付出辛苦的汗水,隨時換來一身痛症需要長期護理。
成為靚靚OL 是很多女生的理想職業!不過華麗背後亦有一番辛酸:OL對外衣著打扮要養眼,穿尖頭高跟鞋更是招牌打扮,對內工作又要勤奮努力,不可有絲毫差錯,原來還要負上不少由內而外的「職業病」風險!
在別人的眼裡,家庭主婦看似輕鬆自在,實際上包攬家中大小家務一點也不容易。腰酸背痛這些例牌「職業病」對於Full Time Mom來説早已不足掛齒,部分婦科煩惱卻讓她們感到十分憂慮。
職業司機需要長時間久坐不動,保持著同一個坐姿駕駛,又要金睛火眼盯緊路面情況, 容易患頸緊膊痛、眼睛疲勞、便秘及痔瘡等 ;加上行業競爭大、食無定時、不良生活習慣,容易誘發大大小小疾病風險。司機們宜及早「自救」健康,才能走更遠的路!
不少人臨近退休時,最著緊如何保持强健體魄,延緩衰老。雖然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不勝從前,但若平日注重保養,及早糾正生活習慣,將可避免很多健康煩惱,樂活人生下半場。
今年40出頭的John任職中餐廳總廚,他熱愛美食,也享受研究和製作精美菜式的過程,但原來從事餐飲業從來都不是一件輕鬆事。多年來,因工作積累的新傷舊患,包括痛症、腸胃問題以及灰甲等等,他有苦自知。
醫專薈(Medic In One)由一群專業知識卓越和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學界人士策劃,目標是為大眾提供正確的病理知識和最新的醫療資訊,更關注個人身心健康。透過醫專薈旗下六大資訊網站(包括婦科、皮膚、痛症、腸胃疾病及灰甲),以專家視野解構各類健康煩惱。
市面上的體檢計劃五花八門,若果沒有醫生解說報告,一般人拿著驗身報告彷如閱讀外星文,究竟哪些資訊比較重要?如何得知自己是否患上「三高」都市病?其實只要學懂解讀三大重要指標,就能解開驗身報告的疑團!
踏入炎夏,幾乎每日氣溫高達30多度,天文台不時發出酷熱天氣警告,加上現時還要戴口罩,簡直加倍炎熱!若外出時沒有做足預防措施,很容易出現中暑情況。萬一出現中暑症狀又要如何處理? 若不及時處理中暑更會有生命危險?
男性比女性偏好少菜多肉、每天至少進食一次加工肉類和相關產品(例如罐裝肉、火腿及香腸)的飲食習慣。然而,攝取膳食纖維不足的飲食習慣容易造成便秘,引致痔瘡(Haemorrhoid)問題。
踏入炎炎夏日,愛美的女士喜歡換上美甲造型配搭涼鞋示人。然而美麗背後卻暗藏健康風險,其實不僅客人會有機會感染真菌,甚至美甲師也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就讓美甲師剖白Gel甲的潛在風險。
當我們撞傷後,皮膚常會出現一片瘀血,對此坊間有各式療法來「散瘀」,當中要數最常用的傳統智慧是碌熱雞蛋。用法眾說紛紜,有的說要連蛋殼一起碌,亦有先祛蛋殼,再將銀器放入蛋中的做法,一同放在手帕內按摩受傷位置,銀器吸走瘀血會變成黑色,然而這種方法真的可以將瘀血推散嗎?
無論男女老少也熱衷行山這項戶外活動,影星周潤發也經常組隊跟一眾明星好友享受郊遊樂。雖然行山活動有益身心,但小心適得其反,例如過度使用膝蓋、行山姿勢不當、運動裝備不當也會引致健康問題。若果沒有做好預防措施,小心誤中行山暗藏的三大疾病風險。
世衞報告於 2021年世界癌症日公佈,乳癌首度超過已排在第1️位二十年的肺癌,成全球最常見癌症,可見女性患癌機率比男性高。其實這情況在香港亦有遞增趨勢,根據2020年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公佈的資料顯示,在20至50歲的成年人中,女性患癌比例較同齡男性高。
皮膚癌於全球的發病率不斷增加,尤以白種人居多。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 2018 年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已位列本港十大常見癌症第八位。
汗管瘤不像黃斑瘤呈明顯黃色斑塊圍繞眼瞼上,反之顏色跟膚色接近,表面平滑,不會影響健康。通常出現在雙眼、面部及兩邊臉頰,主要病徵是硬韌的小丘疹。
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是近年大熱的減肥方法,透過幾乎完全戒吃澱粉、水果、糖等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有效促進代謝脂肪。這套飲食法最初並非為了減肥而設,實行前亦應衡量其優缺點
靜脈曲張是常見的都市病,長期坐着或站立的上班族,例如空中服務員、教師、醫護人員、售貨員、職業司機等,雙腿因缺乏運動或持續受壓,下肢血液循環不順,較易導致靜脈曲張。
一旦出現小便帶血,很多女士擔心自己患上婦科病。其實血尿成因除了膀胱炎、尿道炎外,也可來自多方面,例如月經來潮、曾食用可改變尿液顏色的食物等等……
大腸癌在本港是常見的癌症之一,致命率僅次於肺癌,排在第二位 。可幸的是,大腸癌是少數可預防的癌症,因此定期照腸鏡可阻截瘜肉演變成癌。
一般人以為哮喘患者多為孩童,事實上成年人也有機會患上,而且較難根治,需要後續小心護理,踏入秋冬季節更不能掉以輕心。
懷胎十月,媽媽們最欣慰一定是腹中的寶寶能夠順利出生,然而產後護理也不能忽視。萬一開刀後傷口癒合不佳,輕則會導致疤痕增生影響外觀,嚴重則會出現感染、傷口發炎等情況。
根據衞生署新近公佈的消息,本港近日出現多宗上呼吸道感染爆發個案,超過 100 名學童染病,個案數目仍然上升,多區的幼兒中心、幼稚園、小學及特殊學校也受影響。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難免令家長們更加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