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說高血壓是「隱形殺手」?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蘇勇柏醫生表示:「患上高血壓可以沒有明顯症狀,卻有機會引發例如冠心病和中風等嚴重併發症。一般人若沒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或定時量度血壓,未必知道自己已患病。」
高血壓是香港常見的都市病之一,根據衛生署最新的人口健康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當中有17.8% 的15 歲或以上人士曾被醫生診斷患有高血壓。事實上,不足40歲的年輕個案為數不少。
甚麼是高血壓?
簡單來說,高血壓是指血壓長期處於偏高水平,這是一種長期慢性疾病,長遠可引起各種健康問題。
要了解甚麼是高血壓,我們首先要知道甚麼是血壓。
人體的血液需要靠心臟一下一下的跳動,才能泵進血管,並輸送到各器官。血壓就是血管壁所受到的壓力。血壓受多種外在及內在因素影響,例如:日常活動、身體姿勢、生活壓力、情緒、睡眠質素等,所以每一刻的度數也不同。量度血壓的單位是「毫米水銀柱」(mmHg) ,而我們常聽到血壓有兩組度數:
- 收縮壓(上壓)(Systolic Pressure):心臟收縮並泵出血液時,血管壁所受的壓力
- 舒張壓(下壓)(Diastolic Pressure):心臟放鬆時,血管壁所受的壓力
根據2017年11月,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與美國心臟學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頒佈的新指引,成年人的血壓可分類如下:

提提你:若連續三次或以上,於身體放鬆休息時,量度出血壓高於140/90mmHg,已可定義為高血壓。
病徵:
大部份高血壓患者並沒有明顯病徵,不知道自己患病,只有在量度血壓時才發現度數不達標。部份患者可能出現頭暈、頭痛和疲倦等情況。
若血壓長期處於高水平,或血壓突然急劇飆升,患者可能感到劇烈頭痛、噁心、視力模糊等,甚至出現其他併發症的徵狀。
併發症:
高血壓可在不同部位引起併發症,有些併發症可以治療,但嚴重者亦可危及性命。
- 腦部:缺血性腦中風、出血性腦中風、腦溢血
- 眼睛:視網膜病變、出血
- 心臟:心臟肥大、冠心病、心臟衰竭、心肌梗塞
- 血管:動脈粥樣硬化、週邊血管疾病、主動脈瘤、主動脈撕裂
- 腎臟:蛋白尿、腎功能衰竭
風險因素:
- 原發性高血壓
- 約佔90% 病例,無法確定原因
- 與之有關的因素包括:
- 年齡增長
- 家族有高血壓的病史
- 吸煙、過量酒精
- 缺乏運動
- 體重過重、肥胖
- 高鹽份的飲食習慣
- 精神壓力
- 繼發性高血壓
- 佔少於10% 病例,由其他疾病引致,包括:
- 腎炎、腎腫瘤
- 內分泌失調
- 甲狀腺分泌失調
- 這類高血壓有機會屬短暫性,取決於能否根治引致繼發性高血壓的疾病。如該疾病能治癒,血壓一般會回復正常。若是無法根治的疾病,則需長期控制血壓。
- 佔少於10% 病例,由其他疾病引致,包括:

檢查及診斷:
診斷高血壓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以血壓計量度血壓。

部份人士的血壓度數較為飄忽,或出現「白袍高血壓」(Whitecoat Hypertension) 現象(即平時血壓正常,但每逢在醫院、診所範圍,血壓就會升高),這類情況可安排「24小時血壓監測」,儲存並分析全日的血壓數據。
醫生亦會按需要,為病人安排其他檢查,例如:
- 抽血檢驗腎功能、血糖、膽固醇等
- 尿液樣本檢驗
- 胸肺X光片
- 心電圖
- 視網膜檢查
- 與引致繼發性高血壓的疾病有關之檢查
治療方法:
1. 改善生活習慣
- 均衡飲食,減少進食高鹽、高脂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 保持適量運動、控制體重
- 戒煙、限制酒量

2. 藥物治療
降血壓藥物種類繁多,醫生會按病人情況,決定處方單一種藥物,或合併使用不同的藥物。降血壓藥物大致有以下分類:
- 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 Inhibitors)
- 血管張力素轉化酶(ACE) 是令血管收縮的重要角色,抑制體內ACE,可令血管放鬆、降低血壓
- 控制蛋白尿
- 副作用:高血鉀/乾咳
- 血管張力素II型受體阻斷劑(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
- 阻斷負責收縮血管的受體,使血管放鬆、降低血壓
- 與ACE Inhibitors相似,可控制蛋白尿,但較少引起乾咳的副作用
- 副作用:高血鉀/疲倦/頭暈
- β受體阻斷劑(Beta-blockers)
- 降低交感神經系統對心臟的作用,控制心跳頻率及減輕心臟收縮的力度,使血壓下降
- 副作用:心跳過慢/加劇氣管收縮/性功能障礙
-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 阻截血管平滑肌收縮,擴張血管並降低血壓
- 副作用:面部潮紅/牙肉腫脹/心悸/腳踝水腫
- 利尿劑(Diuretics)
- 加強腎臟排走電解質及水分,增加排尿量以降低體內血液總量,令血壓下降
- 副作用:尿頻/電解質紊亂(鈉、鉀)/低血量/引發體內尿酸上升、痛風發作
- α受體阻斷劑(Alpha-blockers)
- 第二線降血壓藥物,擴張血管以降低血壓
- 可改善前列腺肥大的徵狀
- 副作用:姿勢性低血壓/頭暈/疲倦
3. 自我監測:
除了在醫院、診所量度血壓,平日自行量度血壓,紀錄讀數,覆診時把紀錄表交給醫生查閱,可助醫生更能掌握病況,商討更合適的治療方案。
高血壓的診斷和治療需多方面分析及配合,如有疑問,請向你的家庭醫生查詢。
醫專薈熱線:(852) 9699 1330
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