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常常出現的對白:「唔好咁激動,老人家好易中風!」大家又是否知道,究竟「中風」屬於什麼病?是否只發生在長者身上?
據說「中風」一詞是源於中國古文,意指突然、短時間內發生。當腦部有部分血管被阻塞或爆裂,腦組織不能得到充分的養份及氧氣,便會導致腦細胞壞死。
急性中風來得突然,香港每年就有1.3萬宗新增個案,有研究指其中大部分個案與「三高」有關,即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引起。
什麼是中風?
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蘇勇柏醫生指出,簡單來說,中風是一種「腦血管疾病」,因腦部供血量不足,引致細胞缺氧。若情況持續,會令腦部神經細胞受損,進而影響該部份負責的身體機能。
中風可分類為:
- 「缺血性中風」,佔超過70%,常見原因包括:
- 血管出現粥樣硬化,形成血塊,引起堵塞。
- 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心律不正的一種),因心跳不規律,影響心臟內的血液流動,形成血塊。
- 其他物質進入血管形成栓塞,例如脂肪、空氣、細菌群、癌細胞等。
- 腦部整體供血量不足,多因心臟疾病引致。
- 「出血性中風」約佔20%,多因高血壓引致腦內血管破裂,也可與腦血管瘤或其他先天血管病變有關。
- 「短暫腦缺血」(又稱「小中風」),病理與中風相同,因腦部供血受阻引起,但阻塞時間短暫並會自行恢復,故一般徵狀持續時間不超過24小時。
有甚麼病徵?
- 半邊臉出現突發性痲痺、歪斜
- 例如因眼睛歪斜而視線模糊、出現重影;因嘴巴歪斜而流口水
- 單邊上肢、下肢出現突發性痲痺,變得乏力,甚至癱軟
- 言語不清或說話紊亂、無法清晰表達
- 吞嚥困難
- 難以平衡身體、協調手腳
- 劇烈頭痛、頭暈
- 失去知覺、昏厥
- 神智不清
- 或會出現大小便失禁
![shutterstock_327607274 [Converted]-01](https://i0.wp.com/medicinone.com/wp-content/uploads/2018/04/shutterstock_327607274-converted-01.jpg?resize=840%2C840&ssl=1)
中風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神經系統負責人體的認知能力、肌肉協調、活動能力等,中風後因神經系統受損,身體各系統也有出現併發症的機會,包括:
- 壓瘡
- 呼吸系統、泌尿系統感染
- 吞嚥困難,及其引致的吸入性肺炎
- 消化道出血
- 腦水腫、腦癇發作
- 受中風影響一側出現肌肉痙攣
- 肩膊痛、關節移位、脫臼
- 排尿困難、便秘,或大小便失禁
- 下肢靜脈血栓,及其併發的肺栓塞
- 情緒轉變、抑鬱
有哪些是高危因素?
- 吸煙、酗酒
- 高血壓
- 高血糖(糖尿病)
- 高膽固醇
- 肥胖、過重人士
- 缺少運動
- 曾患小中風、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律不正、風濕性心臟病)之人士
- 家族有中風病史
- 先天性腦血管瘤、血管壁過薄(較易引發出血性中風)
檢查和診斷
醫生評估患者的臨床徵狀、風險因素後,一般需要抽血、心電圖等檢驗,以排除其他血管疾病、併發症,並作為日後治療的參考。
腦部掃描:
- 電腦掃描 (CT) :分辨中風屬缺血性或出血性,顯示腦組織、腦血管的狀況
- 磁力共振掃描 (MRI): 與電腦掃描相似,但影像更清晰、精細
檢驗其他部位血管阻塞或收窄:
- 頸血管超聲波/磁力共振掃描
- 顱內超聲波

治療方法
急性治療
- 藥物治療
- 血栓溶解治療 (Thrombolytic therapy)
- 抗血小板藥 (Anti-platelet agent)
- 抗凝血藥(薄血藥)(Anti-coagulant)
- 降腦壓之藥物
- 血管介入治療:機械取栓術 (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 手術治療,如:移除出血性中風的血腫、切除腦血管瘤、切除頸動脈粥樣硬塊等
綜合及復康治療
- 物理治療
- 職業治療
- 言語治療
- 醫務社工服務
- 臨床心理服務
中風患者的身體機能、日常生活活動或多或少受到影響,這些轉變為其本人、家人及照顧者帶來壓力。如能透過跨專業團隊提供協助,配合患者及家人的積極參與,及早開始治療,相信康復過程更能事半功倍。

預防勝於治療,有任何關於預防中風的疑問,可向你的家庭醫生查詢。劇烈頭痛是中風的病徵之一,想認識頭痛的原因及診斷方法可瀏覽以下影片。
醫專薈熱線:(852) 9699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