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膝的認知及預防

30 歲的 Andy 熱愛運動,較早前他與好友報名參加馬拉松,為了取得好成績,他加緊練習,隔天便跑十公里,希望盡快適應長跑節奏。訓練了一段日子後,最近他早上起床時膝蓋總是隱隱作痛,出現灼熱和刺痛的感覺,上落樓梯更感無力(就像「發軟蹄」)。起初他參照網上教學,自行敷冰,紓緩了膝頭痛問題,但後來疼痛頻率增加,敷冰亦無效,於是到診所求醫。醫生發現他患上髕股關節疼痛綜合症(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俗稱跑步膝(Runner’s Knee),需要進行物理治療,以及停止練習一段時間,好好休養。

甚麼是髕股關節疼痛綜合症?

髕股關節是指髕骨(膝蓋骨)和股骨(大腿骨)間的關節,髕股關節疼痛綜合症是指髕骨關節軟骨的表層下出現變異,導致膝蓋不適、發炎,甚至變形。由於較常出現在跑步人士身上,所以又稱「跑步膝」。這些症狀尤其容易發生在女性和年輕人身上,常見成因包括:

  1. 過度使用
    • 反覆彎曲膝蓋、過度劇烈運動、突然增加活動量或運動強度,都有機會造成髕股關節勞損及創傷等情況。
  2. 髕骨不正
    • 某部分膝關節內的軟組織過度繃緊,使髕骨側向其中一邊,出現不正常的滑動,導致髕骨錯位。
    • 當膝關節伸直或屈曲時,髕骨有機會與股骨磨擦,刺激軟組織發炎。
  3. 運動裝備不當
    • 不當的運動訓練或不當使用相關設備
    • 穿著不合適的鞋履

常見症狀

一般情況下,患者的膝蓋會出現刺痛和悶漲感覺,其他常見症狀包括:

  • 長期坐著後,膝蓋疼痛感會增加
  • 膝蓋關節大幅度屈曲或重複屈曲及伸展運動,例如蹲下、跳或跑時,膝蓋會更痛
  • 上落樓梯或久坐後起身時,膝蓋會發出摩擦聲
  • 疼痛程度與活動強度和時間有關
冰敷有助紓緩髕股關節疼痛綜合症帶來的痛楚。(醫專薈健康資訊網)

多種治療途徑

髕股關節疼痛綜合症可透過進行手術、物理治療、藥物、冰敷及休息等方法改善,當中物理治療為最常見的治療選擇,其作用包括:

  • 消炎止痛
  • 透過伸展運動或關節活動法,提高繃緊組織的柔韌度,提高關節活動角度範圍,並使用黏膏帶或特別的支具改善髕骨位置
  • 糾正不正常的力學結構,透過盆骨控制運動來穩定骨盆外側,促進髕部外旋,同時以矯形鞋墊改善腳部前旋的情況
  • 透過不同伸展幅度的運動,如限制幅度的撐腿、蹲腿等,把髕股關節的壓力減低

正確的運動方法

要避免患上跑步膝,最重要是量力而為,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最初難免會感到輕微的肌肉酸痛,但只要保持足夠休息,身體會逐漸適應,可以按步增加運動量。運動前後也要耐心地拉筋,有助保持肌肉的柔軟度,減低身體組織勞損或發炎的機會。拉筋時可緩緩牽拉肌肉至有輕微拉緊的感覺,緊記不要大力旋轉或作回彈式伸展,避免拉傷。另外亦要預備適當的裝備,選擇合適的運動鞋,保護雙腳。

運動前後應做足伸展運動,減少運動時損傷的機會。(醫專薈健康資訊網)

若膝蓋疼痛,切勿長時間蹲和跪,因會大大增加膝部壓力,導致傷上加傷。如果痛症持續,應儘快約見醫生或物理治療師,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

值得留意的是,當膝蓋軟骨長期持續磨損後,有機會演變成退化性膝關節炎,因此保護膝關節尤爲重要。


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治療建議。如有疑問,敬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醫專薈熱線:(852) 9699 1330
電郵:info@medicinone.com

如希望了解更多痛症相關資訊,可瀏覽醫專薈痛症資訊中心網頁。

One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