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單的心痛

「心口痛」是泛指胸部﹑頸部及上腹等身體部份感到痛楚﹑壓迫、難以呼吸或麻痺等不適的感覺,而這些不適感覺可伸延至顎骨、頭部或手臂等位置。這痛感可密集或間歇出現,每次持續少於一秒、數小時、數日,甚至數週不等;事前也許會出現一些先兆徵狀,亦可毫無預兆地發生。

要注意「心口痛」可以是嚴重疾病的徵狀,但並不一定由心臟疾病引致,一般可根據痛感位置來初步判斷病因。

心臟疾病有關 (痛點:胸口左邊)

先講集中胸口左邊的痛楚,可源自冠心病誘發的心絞痛症狀或其他心臟疾病。

心絞痛是患上冠心病的重要警號,代表潛在心臟病發的致命風險。當出現心絞痛時,患者會感到胸悶、胸前如有大石壓迫,痛楚或伸延至下顎、頸項、肩膊、手臂,並出現作悶、嘔吐、冒冷汗等情況。徵狀可能因運動、情緒波動、體溫急劇轉變、身體受感染等因素誘發,一般於靜止休息數分鐘後稍作舒緩,但亦可能持續。

除了冠心病,心口痛有機會由其他心臟疾病誘發,包括︰

  • 心包膜發炎
  • 心臟大動脈破裂(罕見但可致命)

心臟檢查方法

醫生會視乎患者需要,選取合適檢查;較初步及簡單的檢查,可協助診斷症狀不明顯的冠狀動脈疾病︰

  1. 心電圖 (ECG)︰可分為靜態、運動、24小時動態
  2. 超聲波心動圖 (Echocardiogram)︰用超聲波來顯示心臟結構,清楚了解心臟整體泵血功能是否正常
醫生會視乎患者需要,選取合適心臟檢查,圖中為運動心電圖檢查。( 醫專薈健康資訊網 )

若患者屬高風險的冠心病患者,或在基本心臟檢查出現異常情況,就需要進行更詳盡檢查︰


3. 電腦掃描冠狀動脈血管造影 (CT Coronary Angiogram):非入侵式檢查,能清晰顯示整條冠狀動脈,有助判斷病人心臟血管是否有鈣化物、膽固醇、脂肪等積聚,形成粥樣斑塊並造成血管閉塞

提防患冠心病的高風險因素︰

  1. 不良生活習慣
    • 吸煙︰香煙含有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令動脈硬化,前者更會加快心跳、短暫令血壓變高;後者則降低血液帶氧能力,引致心臟肌肉的含氧量下降。
    • 肥胖
    • 飲食習慣(少菜、高鹽高糖高脂肪)
    • 缺少運動
    • 精神緊張/長期壓力:可令肌肉繃緊、心跳加速,繼而引發高血壓
    • 慢性疾病(三高)︰高血糖/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
  2. 「三高」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及令血管內壁受損,連帶以上提及相關的生活習慣,容易導致冠心病。
  3. 性別
    • 男性患冠心病的機率比女性高
  4. 有心臟病家族史
    • 女性在更年期後的風險可比男性更高

治療方法

如對徵狀存疑,應及早找醫生診治,以防出現心臟不適,如突發性的冠心病發作,可導致生命危險。當患者接受檢查後,若報告顯示心臟功能異常,醫生會按病情安排藥物或手術治療。

  • 藥物治療
  • 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士匹靈Aspirin)、抗凝血藥物(如:Plavix),防止血塊形成並堵塞血管
  • 各類心臟藥物,以助增加心臟肌肉供血量、維持心臟功能
  • 各類控制血壓、血糖、膽固醇之藥物
  • 手術治療
  •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即「通波仔」)

醫生以心導管及冠狀動脈造影找出嚴重收窄或出現堵塞的血管後,利用特製球囊撐闊血管,再植入支架以保持血管暢通。

  • 血管繞道手術(即「搭橋手術」)

屬大型開胸手術,醫生從病人體內選取血管,在出現阻塞的冠狀動脈附近搭成「橋樑」,令主動脈輸出的血液可繞過堵塞位置,重新為受損的心臟肌肉供給血液。

預防冠心病5招

除了定期接受身體檢查監察狀況,以下5個方法也可減少患病導致心口痛的機會︰

  1. 建立健康生活習慣,作息定時,戒煙戒酒
  2. 保持均衡飲食,避免進食高飽和脂肪食物如紅肉、減少攝取鹽份
  3. 每天進行30分鐘運動控制體重
  4. 控制血糖、血壓指數
  5. 服用有益心臟健康的營養補充劑,例如含有亞麻籽油、肉桂、菸酸 (維他命B3)、輔酶Q10,有助強化心臟功能

非心臟疾病而引發的心口痛

可與胃部不適有關 (痛點:胸口中間位置)

若痛感位於胸口中間位置,加上吞嚥時感到困難和痛楚,就有可能是患上胃酸倒流(GERD)。此病源於胃酸或已輸送至胃部的食物不尋常地逆流至食道,繼而刺激甚至損害食道黏膜,嚴重者更可倒流至聲帶或肺部。所以胃酸倒流患者會出現間歇反酸或胸口灼熱(火燒心),引起食道炎、食道潰瘍等併發症,甚至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如何檢查胃酸倒流

如有出現胸口灼痛、吞嚥困難及咽喉發炎的徵狀,醫生會建議患者進行胃鏡作初步檢查,以便診斷胸口痛成因是否跟胃酸倒流有關。若有需要作深入檢查,醫生會建議患者進行高解像食道阻抗及壓力檢查 ,了解食道蠕動及下食道括約肌的功能是否失調。

胃酸倒流患者胃酸不尋常地逆流至食道,令胸口中間位置感灼痛,吞嚥時感到困難和痛楚。(醫專薈健康資訊網)

預防胃酸倒流5招

  1. 避免進食刺激性或難以消化的食物,減少胃酸分泌過剩致胃壁黏膜受損
  2. 建議少吃容易誘發胃酸倒流的食物,例如含咖啡因、酒精、酸性及碳酸飲料;過甜、過酸、辛酸刺激性、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等
  3. 奉行「三不飲食」小祕訣:
    • 不吃難消化的食物、不吃得太快、不太晚吃飯
  4. 保持食量適中,吃飯時細嚼慢嚥,戒掉吃宵夜的習慣
  5. 恆常運動控制體重

可與肺部疾病有關 (痛點:胸口左右兩邊或背部痛)

除了以上提到的心血管、消化系統疾病誘發心口痛,肺部疾病同樣跟心口痛攸關。

因為肺部跟心臟位置相近,肺部出現問題時,痛楚會伸延至鄰近的心口位置。當患者心口痛伴隨呼吸困難、持續咳嗽等症狀,須留意以下成因,包括:肺炎、胸膜炎、氣胸(肺部氣囊穿破)及肺栓塞等;少部分個案是因患上肺癌,腫瘤增大至波及肋膜,就會引起胸口痛,甚至是伸延至肩膀疼痛。

照肺檢查

進行肺部檢查有助發現肺癌這類嚴重疾病,特別是高風險組別應定期接受檢查,包括長期吸煙人士、工作環境中含高量致癌物、空氣污染和遺傳因素等,或可及早察覺異常情況。常見有以下的肺部檢查︰

  • 胸部X光檢查(Chest X Ray)︰透過X光影像初步檢查肺部是否存在異常之處。
  • 肺功能測試(Lung Function Test)︰透過呼吸時進出呼吸道的空氣量評估肺部功能,包括肺容積、肺活量和最高呼氣量。
  • 低輻射肺部電腦掃描(Low Dose CT Thorax)︰利用低輻射量的 X 光射線產生清晰的影像,與 X 光檢查相比,電腦掃描的影像能更細緻地顯示肺部結構和病理組織。

如需要更精準的細胞檢查結果,可根據患者病情安排痰液細胞檢查(Sputum Cytology),以痰液樣本檢測是否存在異常細胞或癌細胞。

進行肺部檢查有助發現肺癌這類嚴重疾病,例如透過X光影像初步檢查肺部是否存在異常之處。(醫專薈健康資訊網)

預防患上肺部疾病4招

  1. 戒掉吸煙習慣
  2. 定期運動鍛鍊肺部健康
  3. 如工作時容易長期吸入煙塵,建議配戴個人保護裝備及口罩
  4. 接種肺炎、流感和冠狀病毒疫苗

可與帶狀疱疹病毒感染有關 (痛點:依據脊髓神經線分佈)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心口痛情況未必跟內臟器官有關。若患者感覺胸腔單邊出現痛感,並伴隨皮膚出現呈帶狀排列的紅疹及水泡,就有可能是由帶狀疱疹病毒(俗稱「生蛇」)造成的繼發性痛楚。

「生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 VZV)引致,曾感染水痘的患者病癒後,帶狀疱疹病毒會潛伏在身體內,當免疫力差時便會乘機爆發,於皮膚表面沿著脊髓神經線的分佈,形成紅疹、水泡。因神經線分別從脊髓左右兩邊伸延,而帶狀疱疹病毒病發時大多只牽涉一條神經線,故大部份個案只於身體單側發病。若受影響的為胸腔神經線,則會出現「心口痛」的病癥。

部分心口痛情況未必跟內臟器官有關,例如帶狀疱疹患者的胸腔有機會由帶狀疱疹病毒造成繼發性痛楚。(醫專薈健康資訊網)

預防生蛇

由於「生蛇」可引起較嚴重及持續的後遺神經痛,令患者備受困擾,因此及早預防勝於治療。此症的患病風險按年齡增加,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要降低「生蛇」的發病風險,一般建議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俗稱「打蛇針」),有助減輕急性感染及後遺的痛楚。

可與焦慮或恐懼有關

部分個案於出現心口痛後接受身體檢查,發現並非由身體器官的疾病誘發,但每當感到焦慮或恐懼時就會出現心口痛,這有機會與情緒緊張、壓力、焦慮症有關。患者因反覆出現突發的焦慮及恐懼,令到胸壁肌肉收縮,引致胸口緊繃並感到心口痛。

要改善焦慮情緒導致胸口不適,患者宜嘗試適當放鬆,舒緩緊張情緒,如行山、做瑜珈等活動,放慢生活節奏有助降低發作機會。

改善焦慮情緒導致胸口不適,患者宜嘗試適當放鬆、放慢生活節奏有助降低發作機會。(醫專薈健康資訊網)

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治療建議。如有疑問,敬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醫專薈熱線:(852) 9699 1330 
電郵:info@medicino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