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注意日常飲食以及按時服藥固然非常重要,而樂觀積極地生活,配合恆常運動也是改善血糖水平的關鍵。
持之以恆的運動,不但能幫助降低平均血糖值,還能達到改善高血壓、血脂、肥胖等效果。雖然運動不能讓糖尿病患者完全免去藥物治療,但醫學界相信能有助減少患者所需的藥物劑量,已經是一大喜訊了!
恆常運動對糖尿病患者的好處:
- 可降低糖化血紅素(HbA1c)水平
- 減低患上冠心病、膽固醇偏高和中風的機會
- 控制體重,改善體型
- 紓緩壓力、減少抑鬱
- 降血脂、降血壓
- 強健肌肉、骨骼,增強體能

適合的運動:
有氧或帶氧的耐力運動
顧名思義,有氧運動是指在運動中依靠氧氣代謝來燃燒脂肪、消耗熱量,運動時,心跳達到最大心跳率的 65-85%,並且持續運動 20 分鐘以上,例如:步行、跑步、騎單車、游泳以及各種球類運動。
最大心跳率 = 220 -年齡
在運動過程中,感受心跳比平時略快、微微喘氣或微微出汗,但仍可輕鬆說話,便是較為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運動狀態。
抗阻運動
屬於力量訓練的一種,當肌肉克服外界阻力,主動進行運動,即為抗阻運動,能提升肌肉量的同時提高代謝效率。抗阻運動包括重量訓練或舉重等,都是強健肌肉和骨骼的活動。

適合的運動量:
注意!如果很久未曾運動過,一開始要循序漸進,慢慢增加運動量,切勿操之過急。
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成年人每星期至少有 2 天(非連續)肌肉強化活動以及 150 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體能活動。而香港糖尿聯會建議的理想運動次數則為每星期至少 3-5 次,每次 30-45 分鐘的中度耐力性訓練。
運動強度不需要太大,運動時不應感覺太辛苦,整個過程能夠輕鬆舒服地完成為最佳。可以選擇一些有趣的、能與親友一起進行的活動,盡可能不要獨自一人進行劇烈運動,以免發生危險時未能及時尋求協助。其實最簡單的運動,莫過於與親友一起步行,例如到郊遊徑散步。每天行走 10,000 步,每星期便可累積消耗 1000 卡路里(kcal)。
當身體適應耐力訓練後,以及運動量穩定下來,便可加入抗阻運動,幫助穩定血糖及血壓。不過,抗阻運動對部分糖尿病患者來說具有風險,建議務必在醫生評估後才進行。
恆常的、適量的運動,對健康大有幫助。但有個別糖尿病患者,身體狀況可能存在某些風險(例如:有較嚴重視網膜病變併發症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劇烈運動後,可能引發視網膜脫落或出血等情況),應先徵詢家庭醫生的意見,再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並逐步調整運動量。

慎防運動時血糖過低
糖尿病患者服用部分降血糖藥物後,有機會引致運動期間血糖過低。因此要留意運動時會否出現血糖過低前的徵兆,包括出冷汗、手震、發抖、飢餓等情況,或有需要於運動前補充額外的碳水化合物。部分糖尿病患者患有心血管、心臟疾病,或者隱性心臟病,可能因為運動而發生心悸、胸痛等情況,須多加留意。另外,許多糖尿病患者易有足患,例如腳部腫脹,運動前要做足熱身和加強足部護理(例如穿著吸震運動鞋、運動鞋不可太緊亦不可過鬆等)亦是需要的。
(部分資料來源:衛生署、香港糖尿聯會)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任何疑問,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醫專薈熱線:(852) 9699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