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衞生署新近公佈的消息,本港近日(2023年春季)出現多宗上呼吸道感染爆發個案,同時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及肺炎鏈球菌的個案也明顯遞增。多名學童受感染,個案數目仍然持續上升,醫院的幼兒病房、多區的幼兒中心、幼稚園也受影響。專家指這或跟新冠肺炎(COVID-19) 疫情消退而撤銷「口罩令」後有關,增加了嬰幼兒感染病毒的風險。
嬰幼兒確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RSV) 的情況,較疫情爆發之前嚴重。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由呼吸道合胞病毒,一種單鏈的核糖核酸病毒所引起,全年皆會發生,並引致嬰幼兒患上支氣管炎和肺炎。
這種病毒可通過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飛沫傳播,或通過受污染的手、食具或接觸剛染有患者鼻或喉部分泌物的物件而間接傳播。現時並沒有疫苗可預防,因此最好預防措施是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
甚麼是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URTI),泛指鼻腔、鼻竇、咽頭、喉嚨和聲帶的部位受到感染,一般以傷風和感冒最為常見;主要由病毒引起,較少機會由細菌感染。
病徵:
- 咳嗽
- 喉嚨痛
- 流鼻涕
- 發燒
- 頭痛
- 肌肉痛
上呼吸道感染有機會引發傷風、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急性鼻竇炎,以及急性支氣管炎;病情可能平均持續 1 至 3 星期不等。
併發症:
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情短暫而且輕微,惟少數病人(例如:長者、免疫力較低的人士)有機會出現併發症,包括中耳炎、鼻竇炎,或較嚴重的肺炎、心肌炎和腦膜炎。
由於上呼吸道感染部分常見症狀與流行性感冒或新冠肺炎相似,一般人難以辨別,因此如出現相關病徵,應第一時間求診,同時要密切留意病情變化,以免耽誤病情及傳染他人。

傳播途徑:
- 飛沫傳播
因吸入由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產生的飛沫而受感染。 - 間接傳播
雙手接觸了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件(如門柄),再觸摸口、鼻或眼睛,身體因而受病毒或細菌感染。
高風險人士:
- 長期病患者或免疫力不足者
- 孕婦
- 5 歲以下的幼童
- 65 歲或以上的長者
- 肥胖人士
處理方法:
- 如有病徵,應盡快求診,並跟從醫囑服用合適藥物*
- 充分休息及多喝水
- 切勿返工返學,減少到人多擠迫的地方,以免傳染他人
**注意!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感染而非病毒感染的藥物,切勿自行使用抗生素,請諮詢您的家庭醫生。

如何預防:
- 佩戴外科口罩
- 勤洗手或使用酒精搓手液
-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蓋口鼻,其後應徹底洗手;將染污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 保持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及充足休息,遠離煙酒
- 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
資料來源: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
所有資訊只供參考,並非治療建議,醫專薈並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醫專薈熱線:(852) 9699 1330
電郵:info@medicinone.com
On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