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炎夏,幾乎每日氣溫高達30多度,天文台不時發出酷熱天氣警告,勞工署亦推行《 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和工作暑熱警告,提醒僱主及僱員採取適當措施,預防在酷熱天氣下或高溫環境中工作而引致中暑。若外出時沒有做足預防措施,萬一出現中暑症狀又要如何處理? 若不及時處理中暑更會有生命危險?
為甚麼會中暑?
人在酷熱的環境下,體溫上升,身體機能便會自動調節降溫,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數;可是,當環境溫度過高,這些生理調節未能有效控制體溫時,便會出現頭暈、頭痛、噁心、氣促及神志不清等症狀。
當體溫升至攝氏四十度或以上時,患者更會出現全身痙攣或昏迷等現象,稱為中暑。若不及時替患者降溫及急救,便會有生命危險。
認清3個中暑前兆
在身體出現中暑前,會先經歷熱痙攣、熱昏厥,以及病情較為嚴重的熱衰竭。雖然部分前兆如熱昏厥或熱衰竭,跟中暑均出現暈厥的相近症狀,但熱昏厥情况較中暑輕微,可視為中暑前兆的警號。
熱痙攣(Heat cramps)︰身體流失大量鹽分、水份和電解質,造成肌肉抽筋,伴隨嘔吐、四肢無力。
熱昏厥(Heat syncope)︰長時間受陽光直射或處於不通風的地方,汗水難以蒸發造成暈厥、臉色蒼白等。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出汗過多減慢血液循環,造成頭暈、脈搏變弱等情況,並可能失去知覺。
中暑(Heat stroke)︰身體無法散熱,導致體溫超過攝氏四十度或以上,同時中樞神經的功能出現障礙。若不及時替患者降溫及急救,可能引致休克,甚至失救死亡。

當有人在大熱天時中暑暈倒,切勿以為餵水和敷退熱貼會對病情有效,因為體內汗水成分不只有水,亦有電解質,如果只補水,身體電解質會失衡,誘發抽筋。若患者神志不清時,更有機會被飲料嗆塞氣管而誤入肺部;而退熱貼會令血管收縮,更難散熱。而不同程度的熱疾病各有症狀和處理方法,首先需觀察患者情況而作出相應對策,若不及時察覺及治療,或會對其身體造成永久損害。
四類熱疾病的處理方法


預防中暑六招
小童、長者、長期病患,尤其患有心臟病或高血壓,及過胖人士均較易中暑。尤其臨近暑假,不少家長打算帶同小朋友一起到主題樂園遊玩的話,在烈日當空下排隊玩機動遊戲時更要小心子女中暑,可參考衛生防護中心建議採取以下預防中暑措施︰
- 帶備及補充足夠水分
- 穿淺色透氣薄身衣物
- 避免劇烈運動或長程的登山或遠足等活動,最好安排在早上或下午較後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
- 在室內活動時,應儘量打開窗戶,並以風扇或開冷氣保持室內通爽涼快
- 不應留在停泊及沒有空調的汽車內
- 避免飲用含咖啡因及酒精的飲品
你或許感興趣的文章:
登革熱可致嚴重併發症
所有資訊只供參考,並非治療建議,醫專薈並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醫專薈熱線:(852) 9699 1330
電郵:info@medicino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