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可致嚴重併發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最新公佈 (截止2023年5月4日),香港已出現多宗由外地傳入的登革熱個案,其他東南亞地區包括港人親子旅遊熱點的新加坡、泰國,也錄得不少感染個案。由於登革病毒可引致嚴重併發症,衛生署提醒市民不論在本地或外遊,時刻注意個人衛生外,亦要保持環境衛生,防止蚊蟲滋生。

本港天氣開始轉熱,每逢炎夏香港各區也出現蚊患,除了被蚊叮不舒服,大家更擔心會否感染登革熱。登革熱(Dengue Fever)是一種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毒共有 4 種不同的血清型,透過蚊子傳播,再感染人類。

很多人以為感染登革熱只會出現輕微病徵,因此疏於防範。然而,若患者痊癒後再次感染登革熱病毒,可引致嚴重併發症,甚至有死亡風險。

以東南亞地區為例,2019年菲律賓的登革熱疫情便十分嚴峻,超過十多萬人感染登革熱,並造成數以百計民眾死亡。

傳播途徑:

白紋伊蚊是本港傳播登革熱最常見的蚊子品種。登革熱病毒透過雌性白紋伊蚊叮咬而傳播給人類,但病毒不會經由人傳人散播。若登革熱患者被蚊子叮咬,而帶有病毒的蚊子再叮咬其他人,便有機會將病毒散播。

全科醫生袁靜怡醫生提醒:「登革熱的潛伏期為被蚊子叮咬後的 3 至 14 天,大多數為 4 至 7 天,而病徵通常會持續 5 至 7 天。外遊人士從受影響地區回來後 14 天内,若感到身體不適,應盡快求醫。 」

flu fever
初次感染登革熱的患者症狀不明顯,一般只會出現發燒、皮疹等輕微症狀。(醫專薈健康資訊網)

症狀:

  • 發燒
  • 頭痛
  • 眼窩後疼痛
  • 關節和肌肉疼痛
  • 感到疲倦 (可持續幾天至幾週)
  • 出疹 (皮疹呈扁平或有小凸起,可能會痕癢,較常見於初次感染登革熱的患者)
  • 腸胃不適,如噁心、嘔吐和腹瀉
  • 淋巴結腫脹

第一次感染登革熱的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病徵,或只有常見的發燒、皮疹等輕微症狀,患者痊癒後會對同一血清型的登革熱病毒產生免疫力,但對其餘3 種血清型的登革熱病毒沒有免疫力。若患者將來感染到其餘血清型的登革熱病毒,病情通常會較第一次感染時嚴重,有機會出現重症登革熱*

*甚麼是重症登革熱

重症登革熱,又稱「登革出血熱」,是由登革熱引起的嚴重併發症,包括持續發高燒 2 至7 天(體溫可高達 40-41℃),嚴重腹痛及嘔吐、呼吸急促、全身乏力和出血症狀(例如皮膚出現瘀塊、牙齦或鼻腔出血、內出血)等。嚴重者可併發血液循環系統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治療方法:

迄今為止並沒有針對醫治登革熱病毒的藥物,治療主要以紓緩症狀,待病人自行痊癒為主。患上重症登革熱的病人則更需要適時的支援治療,以維持血液循環系統運作,若診斷及治療得宜,其死亡率可降至低於百分之一。

mosquito spray_1325296502
親子郊遊時要特別注意防蚊,宜使用有效的驅蚊劑以減少被蚊叮的機會。(醫專薈健康資訊網)

預防方法:

目前本港並未有預防登革熱的疫苗,預防方法是以防止蚊子滋生及避免蚊叮為主。

  • 外出或到登革熱流行地區旅遊時,使用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驅蚊劑*,並帶備便攜式蚊帳
  • 穿著寬鬆、淺色的長袖衫和長褲
  • 戶外活動時少用散發香味的化妝品或護膚品
  • 防止家居積水
  • 妥善處理垃圾

*有關孕婦及嬰幼兒使用驅蚊劑的注意事項,可參考衛生署資料: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38927.html

認識日本腦炎

日本腦炎_1095602783

在香港,較常見的蚊媒傳染病除登革熱外,經三帶喙庫蚊傳染的日本腦炎亦同樣沒有針對病毒的治療方法,患者感染後一般都是接受支援性的治療。其感染初期沒有明顯病徵,僅表現為發燒、輕微頭痛等;但若病毒入侵腦部則可引發腦炎,出現發高燒、頸部僵硬、神志不清等徵狀,嚴重者可昏迷甚至死亡。由於兒童腦部尚在發展階段,一旦出現腦炎,視乎腦部受損位置,或會出現永久性失智、抽搐、視力或聽覺障礙等嚴重後果。

幸而現時已有預防日本腦炎疫苗,準備前往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特別是郊外)的人士(包括兒童)可考慮接種,以加強保護。


如有任何疑問,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醫專薈熱線:(852)9699 1330

電郵:info@medicinone.com 

One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