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衞報告於 2021年世界癌症日公佈,乳癌首度超過已排在第1️位二十年的肺癌,成全球最常見癌症,可見女性患癌機率比男性高。其實這情況在香港亦有遞增趨勢,根據2020年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公佈的資料顯示,2018年癌症新症個案按年升幅達2.9%,在20至50歲的成年人中,女性患癌比例較同齡男性高;其中於20至44歲的年齡組別,女性患癌更較同齡男性高逾一倍!
有此情況,是因為4大女性癌症(乳腺癌、子宮體癌、卵巢癌及子宮頸癌)發病率急速增長,特別是子宫體癌(大部分為子宮內膜癌),這 4 種癌症類型皆位列於本港女性常見癌症的頭七位。而當局更預測,女性癌症患者數目將於未來超越男性。

女性患癌成因
現代女性喜歡吃甜品,飲食習慣愈趨西化,愛多肉少菜及快餐,加上工作忙碌,運動量少,間接增加了患癌風險。要留意的是,體內脂肪過多,會轉化為女性荷爾蒙,有機會刺激相關癌症如乳癌。另一方面,近年多了年輕女士定期接受婦科檢查,故能揪出早期患癌個案,因此年輕女性確診數目增加實屬合理。
其實此類癌症不難預防,只要多加了解其成因,逐步改善生活習慣,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便可大大減低患病機會。
乳腺癌(Breast Cancer)
乳腺癌為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類型,根據《香港乳癌實況第 9 號報告》的統計資料,近 15,000 名本地乳腺癌患者當中,體重過重、每星期運動少於 3 小時、經常感到巨大心理壓力,以及未曾餵哺母乳的女士皆是患病的主要因素,女士們應引以爲戒。另外,如家族有乳癌病史的女士,亦應詢問醫生是否需要進行相關檢查,及早做足預防準備。
預防乳腺癌,每月一次的乳房自我檢查以及定期進行乳房檢查必不可少,特別是患病風險較高的 40 歲以上女士。
【閱讀更多︰ 關注乳房健康】
子宮體癌 (Corpus Uteri Cancer)
子宮體癌於 2018 年香港女性癌症新症個案中排行第四位,但大多數人卻對此部位癌症不甚了解。其實於内膜及肌肉外層位置出現的癌細胞即屬於子宮體癌,而當中有接近九成個案都是子宮内膜癌,故生長在此處的又稱子宮內膜癌 (Endometrial Cancer)。
此症大多因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及黃體酮失調而引起,而肥胖亦會增加體内雌激素的濃度;另外 60 歲或以上、長期接受單一雌激素荷爾蒙治療、家族中癌症相關病史等的女士患病風險亦會增加,要特別留心。
一般而言,曾生育或餵哺母乳的女性患上子宮體癌的機會較低,醫學界推測與受雌性荷爾蒙影響的時間長短有關。換言之,生育及餵哺母乳有助減低患上此症的風險。除此之外,亦要保持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恆常運動,以及定期進行盆腔超聲波檢查可有效偵測女性生殖器官部位有否出現異常情況,及早發現盆腔部位器官疾病並治療,減少癌變的機會。

卵巢癌 (Ovarian Cancer)
卵巢癌初期症狀與腸胃疾病十分相近,因此不少人患病初期不自知,直至確診時已變得十分嚴重。與大部分的婦科癌症一樣,未曾生育的女士患上卵巢癌的風險亦會相對較高。另外如曾經歷流產或不孕、比其他女性較遲更年期,自己或近親中有人曾經患上乳癌或卵巢癌等亦屬高危類別。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日常保持心情開朗,學會舒緩壓力對整體健康十分重要;如有卵巢功能問題,就要及早接受治療,以免增加日後演變成癌症的機會;至於有生育打算的女士,建議可以母乳餵哺出生嬰兒,有相關研究指出,餵哺母乳可減低近三成患卵巢癌的風險;最重要的是,無論任何年齡的女士都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例如盆腔超聲波檢查,以便密切觀察健康狀況。
子宮頸癌 (Cervical Cancer)
子宮頸癌最主要的成因是由於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所致。HPV 病毒主要透過性接觸傳染,較早發生性行爲、有多個性伴侶,或性伴侶濫交都會增加感染病毒的風險。如已經感染 HPV 病毒,吸煙、首次懷孕時年紀較輕、多次生育,以及免疫力不足,都有機會增加演變成子宮頸癌的風險。
與以上三種癌症不同的是,子宮頸癌可透過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俗稱 HPV 疫苗)來預防,目前最多可預防多達 9 種 HPV 病毒類型,即使不幸已感染了某種 HPV 病毒,接種疫苗仍能預防未感染的 HPV 病毒類型,因此建議任何女士都應及早接種;此外,即使已接種 HPV 疫苗,政府亦建議 25 至 64 歲曾有性生活的女士,每隔 1 至 3 年接受一次子宮頸細胞檢驗,及早察覺子宮頸細胞病變。
儘管有些患癌因素例如家族癌症病史、年齡增長等難以避免,但是戒煙、戒酒,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卻是我們能夠做到的。總而言之,身體有異,就要儘早解決,以免惹來後患。
【閱讀更多︰ 認識子宮頸癌疫苗】
你或許感興趣的文章:
女士健康體檢入門篇
所有資訊只供參考,並非治療建議,醫專薈並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醫專薈熱線:(852) 9699 1330
電郵:info@medicino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