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有機會停藥嗎?

根據統計,全球約有5.37億糖尿病患者。在香港,每10個成年人當中,就有一個患上糖尿病。

不少糖尿病患者擔心一旦接受藥物治療後,是否代表日後必須長期服藥來控制病情?不如先了解糖尿病的病因,才能從根源入手治理。

糖尿病可以簡單分為三大類,包括一型、二型、以及妊娠糖尿病。一型糖尿病成因大多與遺傳和免疫系統的因素有關;妊娠糖尿病是由於懷孕期間出現的生理變化,令胰島素無法正常運作。糖尿病患者當中大約九成都屬於二型糖尿病,主要是先天的遺傳因素,以及後天肥胖、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等因素引致。如果父母患有二型糖尿病,其子女的發病率也會相應增加。

準確判斷血糖超標靠驗HbA1c指數

如何評估自己是否有糖尿病風險?首要參考糖化血紅素(HbA1c)水平,糖化血紅素其實是由血紅素與血液中的葡萄糖結合而成,透過簡單驗血可以檢測到糖化血紅素水平。

HbA1c 讀數愈高,反應血糖控制情況愈差;如果讀數小於5.7% 即屬正常,無需擔心,超過5.7%已屬糖尿病前期,要特別留心;但達到6.5%或以上,即代表已經患上糖尿病,要盡快與醫生商討治療方案。

一般人士HbA1c水平最好維持在5.7%或以下,超過已屬於糖尿病前期,需加倍小心。(醫專薈健康資訊網)

為甚麼糖化血紅素HbA1c這麼重要呢?
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蘇勇柏醫生解釋,因為這個讀數可反映過去12星期的血糖控制情況,不會受短時間內的飲食、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可作為評估長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黃金標凖,同時預測未來出現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

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初期大多無明顯的病徵,少部分人會出現多吃、多渴、多尿,體重下降,傷口難癒合等症狀。若血糖長期處於高水平,可能出現愈來愈多嚴重併發症,影響全身器官功能運作。

根據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數據顯示,HbA1c指數每降低1%,可相應減低各類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包括減少糖尿病患者最擔心的外周血管疾病導致的截肢或死亡情況、白內障、微血管病變等併發症,所以積極監察HbA1c指數的變化,絕對有助管控血糖水平,減低併發症風險。提提大家,定期監測糖化血紅素HbA1c指數,加上飲食、運動、治療多管齊下,糖尿病患者一樣可以重拾健康。

糖尿病患者積極監察HbA1c指數的變化,絕對有助管控血糖水平,減低併發症風險。(醫專薈健康資訊網)

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必須密切監測血糖水平,特別要透過定期驗血來檢測HbA1c指數。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最新指引,糖尿病患者的HbA1c度數,最好維持在7%或以下,而度數低於6.5%更理想;如HbA1c度數超過7%,就要小心!代表血糖控制情況亮起紅燈。這個時候,就需要由醫生為患者重新評估或考慮調整治療方案。

三管齊下向減藥目標進發

想改善血糖水平,日常宜注意飲食,盡量選擇低升糖值的食物、經常運動和保持心情開朗。糖尿病患者平日在家也可使用血糖機來自我監測血糖指數(即俗稱「篤手指」),定時服藥和復診,便能有效控制病情。

很多糖尿病患者為病情感到憂慮,擔心須長期服藥不能「斷尾」。事實上,如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理想,醫生有機會因應情況而調低藥量。無論如何,患者應該積極應對病況,並從多方面著手,包括以下三個重點︰

第一,接受藥物治療令血糖指數達標
第二,透過改善飲食習慣,保持運動,以降低血糖指數
第三,經過醫生評估後,如認為患者的血糖回復理想水平,可考慮為患者逐步減藥,甚至有機會停藥。

糖尿病患者其實不用過份悲觀,只要積極應對跟隨以上三個步驟有望控制病情,有機會停藥。(醫專薈健康資訊網)

雖然部分糖尿病患者經治療和多方面的配合,有機會減藥甚至停藥,但實際情況因人而異。患者切勿自行胡亂減藥或停藥,務必先諮詢醫生意見詳細評估再作跟進,以免因此而令病情惡化,引致嚴重併發症


所有資訊只供參考,並非治療建議,醫專薈並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醫專薈熱線:(852) 9699 1330
電郵:info@medicino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