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職銀行的王小姐今年三十多歲,近數月開始察覺眼下四周長出一粒粒小顆粒,起初以為只是油脂粒,轉用其他質地清爽的眼霜後也沒有改善。她擔心那些小顆粒是扁平疣,會傳染家中小朋友,所以向醫生求診。經診斷後,原來這些裸色、呈圓形的小顆粒是汗管瘤(Syringoma),幸好不具傳染性,只會影響外觀,亦對健康無傷害。
這些眼周的細小肉粒其實是表皮內小汗腺導管的良性增生,是由「汗管細胞」組成的良性腫瘤。這些小顆粒不像黃斑瘤呈明顯黃色斑塊圍繞眼瞼上,反之顏色跟膚色接近,表面平滑,不會影響健康。通常出現在雙眼、面部及兩邊臉頰,主要病徵是硬韌的小丘疹(Papules)。
大多數汗管瘤的生長較慢,患者不會感到痕癢或痛楚,所以很多患者延誤求診。若果汗管瘤數目增多或變大,長在眼或面頰這些位置的話,就會影響外觀。
汗管瘤在醫學上的成因仍然不明,可能跟內分泌因素或家族遺傳有關,由於它非由病毒感染引起,因此不會傳染。亞洲人患者比西方人為多,當中女性患者亦較男性普遍。
如何分辨汗管瘤?
不少患者難以分辨自己是否患上汗管瘤,因為單憑肉眼觀察,汗管瘤的表徵跟油脂粒或扁平疣相似,惟成因各有不同。
汗管瘤 | 油脂粒 | 扁平疣 | |
成因 | 主要成因是眼下小汗腺發育不全,導致皮膚良性增生,在臉上形成小粒狀物,使其表面可能呈現圓形或平滑狀的小丘疹。 | 通常與油脂分泌過多、使用過份滋潤的護膚產品或沒有徹底卸妝有關。 | 因「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而產生的良性皮膚增生,可透過直接及間接接觸而傳染。 |
位置 | 通常出現在雙眼、面部及兩邊臉頰。 | 通常出現在眼下、面部及兩邊臉頰。 | 可生長在身體任何位置,包括:手、腳、頸、面等。 |

激光治療使用較廣
雖說汗管瘤對健康影響不大,但切勿自行以「偏方」祛除,應找醫生作專業治療。一般治療汗管瘤主要有三種方法︰二氧化碳激光治療(CO2 Laser)、冷凍治療(Cryotherapy)及電灼治療(Cauterisation),而當中以二氧化碳激光治療較為常用︰
二氧化碳激光治療 (CO2 Laser)
利用二氧化碳激光的熱力,氣化汗管瘤組織,及燒灼皮膚表面以清除受感染的組織,故可以十分準確對付患處,既效果顯著,又可減少波及正常組織的機會,傷口結痂後會自動痊癒。因避免傷及真皮層,所以對汗管瘤患處會作淺層處理,患者有機會要接受兩至三次治療才達至理想效果。
汗管瘤容易復發
值得注意的是,治療汗管瘤也有一定風險,因為若汗管瘤長在真皮層,治療時需要深入真皮層的話,有機會對真皮層造成傷害,引起色素沉澱或形成疤痕;但淺層處理卻又未能徹底清除汗管瘤組織,因此需要治療時間較長方能得到較顯注的效果。另外,一般汗管瘤患者在治療後也有機會復發,在青春期已可能發生,隨著年齡增長更有可能會愈長愈多。
你或許感興趣的文章:
激光治療黃斑瘤有效嗎?
更多皮膚診治資訊及健康貼士,請瀏覽:
醫專薈皮膚疣資訊中心 (www.warts.hk)
所有資訊只供參考,並非治療建議,醫專薈並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醫專薈熱線:(852) 9699 1330
電郵:info@medicino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