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對於「子宮下垂」這個詞語望而生畏,其實它是「骨盆底器官脫垂」(Pelvic Organ Prolapse)的統稱,意指骨盆底器官(子宮、陰道、膀胱及直腸)失去支撐而脫離正常位置,以至下墜或突出,患者會感到不適,還可能影響夫妻關係和社交生活。
容易患上子宮下垂人士:
- 50歲以上的婦女;
- 曾多次分娩、嬰兒出生時重達4公斤以上者;
- 因難產需要用吸盤或產鉗分娩的女士;
- 少數先天骨盆底肌較弱的人士;
- 患有便秘、哮喘、咳嗽,以及長期提舉重物的女性。
骨盆底器官脫垂症狀種類繁多,視乎脫垂的位置及程度,但常見的包括下陰感到有腫塊突出或沉重不適、下背痛或行房困難疼痛等。部分患者會感到小便無法完全排清,若連直腸也下墜而出,便會感到大便難以排淨,通常躺下或早上時症狀才得以紓緩,站著或晚上時則較明顯。部分患者會擔心是否得了婦科癌症,如子宮頸癌或陰道癌等。
其實醫生對此不難分辨,因子宮頸癌無法摸出,只有出血現象;卵巢癌會出現腹水、腹脹;陰道癌則會呈凹凸不平、流血現象等。除令患者感到不適,子宮下垂亦可引起尿液倒流,導致腎臟功能受損,嚴重者可能腎衰竭,實在不容忽視。

治療方面,泌尿婦科醫生會因應患者的脫垂位置及嚴重性,決定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主要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
利用陰道托將脫垂的器官暫時支撐,適合欲保留子宮的婦女(如打算日後生育),或身體狀況不適合接受手術者,惟情況太嚴重時亦難以承托。由於陰道托是以PVC或矽膠製造,需定時更換,長期配戴可能壓傷陰道,引起出血及影響房事進行。
手術治療:
此項手術主要為經陰道切除子宮,再加上骨盆底修補術,適合不再生育的婦女。少部份病人經過醫生的評估,也可以選擇一些保留子宮的修補術,如曼徹斯特修補術。此等手術雖可保留子宮,但術後並不建議再懷孕。
由於患者骨盆組織已受破壞,即使完成手術,餘下器官仍有機會再脫垂,故患者亦必須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如避免提舉重物,防止便秘和長期咳嗽等。
值得留意的是,女性患上子宮下垂無法自行痊癒,身體機能亦會因年紀增長逐漸下降,如發現上述症狀,應盡快求診及治療,以重拾正常生活。
延伸閱讀:http://hkuga.org.hk/chi/information.php?c_id=5 (香港泌尿婦科協會 HKUGA)
相關短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fAEmBIRNGI
如有任何疑問,請向專業醫護人士查詢。
醫專薈熱線:(852) 9699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