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檢查原來很重要

大腸鏡檢查( Colonoscopy,又稱結腸內視鏡)是其中一種常用和普及的檢查方法,除了能找出有關腸道疾病的病因,也能透過各種輔助儀器進行活鉗樣本化驗、瘜肉切除或其他治療。在過程中,醫生會以一支柔軟、長管狀內窺鏡,在下腔消化道黏膜進行檢查,範圍包括迴腸末端、盲腸、結腸各部位、直腸及肛門。

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蘇勇柏醫生表示:「如果發現自己的大便習慣改變,例如大便規律、形態或顏色改變,大便出血或帶黏液等情況,應該考慮接受大腸鏡檢查,盡快找出病因,對症下藥,切忌置之不理。」

甚麼情況下需要求診並進行大腸鏡檢查? 

  • 大便出血、帶黏液
  • 排便不淨或困難
  • 長期肚瀉或便秘
  • 腹部持續不適
  • 貧血症狀,如頭暈、臉色蒼白、心跳氣喘、疲倦等
  • 體重下降但無明顯原因
  • 其他懷疑患有大腸疾病、癌症的徵狀
  • 跟進過往的腸道疾病
shutterstock_228844615 copy
大腸鏡檢查有助醫生判斷病人是否患上大腸癌、炎症性腸疾病及大腸瘜肉等疾病。(醫專薈健康資訊網)

 

大腸鏡檢查過程

檢查通常在內窺鏡檢查室進行(可於門診或醫院內),病人會先接受適量鎮靜劑注射(在麻醉科醫生監測下進入深層睡眠狀態),以減輕身體不適或焦慮。檢查期間,病人需側臥及屈曲雙腿,醫生在病人肛門部位塗上潤滑劑後,將大腸鏡由病人肛門放入體內進行檢查及治療。一般整個過程需時約15至60分鐘,時間長短取決於個別病人是否需要其他特別治療。

大腸鏡檢查的重要性

透過檢查,醫生可以判斷病人是否患上:

  • 大腸癌
  • 大腸瘜肉
  • 憩室病(大腸壁向外突出的囊狀物)
  • 炎症性腸疾病
  • 肛裂
  • 痔瘡

甚麼人士需要進行大腸鏡檢查?

  • 除了上述已出現腸道疾病徵狀的人士以外,一般50至75歲健康人士,可考慮每10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
  • 因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亦不一定有明顯病徵,故亦有外國專家建議在 40 歲或之前開始接受大腸鏡檢查,尤其較高風險人士:
  • 有腺瘤性大腸瘜肉病歷
  • 家族近親(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患腸癌者
  • 家族有遺傳性腸癌者:
    • 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 遺傳性(非瘜肉)結直腸癌綜合症(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 曾患腸癌或炎症性腸疾病者

檢查結果:

一般來說,如大腸鏡檢查結果正常,未必需要另行覆診。如醫生發現任何不屬正常的大腸鏡檢查結果,安排再次診症,病人解釋有關結果實際情況建議安排其他合適的治療。

大腸癌知多D:

隨著現代社會愈來愈富裕,大腸癌已位列全球最常見癌症的第三位。由2013年開始,大腸癌更成為本港男女人口中最常見癌症的第一位,死亡數字僅次於第一位的肺癌,而男女患者比例為1.3:1。

根據研究顯示,以下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均與大腸癌的出現有關:

  1. 低纖維與高脂肪的飲食習慣
  2. 進食過多紅肉、醃製肉類、煙燻或高溫炭燒的食物
  3. 過量喝酒
  4. 中央肥胖或過重

大腸癌的症狀有機會與其他良性疾病相似,但前者多數是持續及不斷惡化,例如肛門出血、大便習慣或形態改變、排便不淨、腹痛、貧血及無故體重減輕等。所以,即使患有痔瘡,也不能排除同時患有大腸癌的可能性。

大腸內的正常細胞經過多次基因突變,演變成瘜肉,繼而變為癌細胞,這個變異的過程可長達10年或以上。如在這段期間進行大腸鏡檢查,可以及早發現並進行合適的治療。

醫專薈熱線:(852) 9699 1330

電郵:info@medicinone.com

1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