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你咁易唔記得啲野架?你係唔係老人痴呆呀?」當我們面對身邊的人(特別是長者)反應稍慢時,往往衝口而出類似的責難。其實,腦部功能退化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患者會感到非常徬徨無助。所以,與其「出口傷人」,大家不如給予點點耐性關懷別人,花多點時間了解腦退化症。
究竟什麼是腦退化症?
腦退化症(Dementia),又稱認知障礙症,因腦部細胞出現急劇退化,引致腦部萎縮。患者腦部功能衰退程度遠超一般的自然老化,除了影響記憶力、認知能力(包括判斷力、方向感、理解及學習能力、算術等)、語言能力等,行為、情緒亦會出現轉變。目前的研究發現,患者腦部出現異常的塊狀沉積物、蛋白質纏結,可能與腦細胞退化及死亡有關,但這些現象的成因至今還未釐清。
年齡與腦退化症的關係密不可分,現時香港70歲以上的長者,大約每10人便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腦退化症;85歲以上長者更是每3人便有1人為患者。近年香港的人口老化情況越趨嚴重,預計到2030年後,腦退化症患者可多達30萬人。
不等如柏金遜症
很多人常將「腦退化症」與「柏金遜症」混淆。如上文提及,「腦退化症」主要影響患者的記憶力、認知能力、思考能力等。「柏金遜症」則主要影響肢體活動能力,但大部份患者的認知能力及思維均屬正常。要注意的是,隨年齡增長或病情加重,認知及活動能力的退化可能並存,但兩種疾病背後的病理是不同的,而醫生需要利用臨床檢查去分辨和判斷病情。
腦退化症的病徵
- 短期記憶轉差,變得善忘,無法記牢最近發生的事
- 對本身的愛好失去興趣和動力
- 難以處理平時本可應付的事務
- 無法掌握時間、日期
- 失去方向感,即使在熟悉的環境也容易迷路
- 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變差,閱讀書寫變困難
- 情緒不穩定,變得多疑
腦退化症的徵狀有不同階段,可由早期的記憶問題,演變至晚期時失去自我照顧能力、對熟悉的時間地點人物感到陌生、行為及情緒出現問題,患者的身體機能亦會逐漸變差,會出現吞嚥困難、大小便失禁、變得消瘦乏力等情況,甚至需要長期臥床。
腦退化症的分類及成因
阿爾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
- 佔超過50% 個案,是最普遍的類型
- 腦細胞出現病變並產生異常物質,干擾腦部系統傳遞信息
- 衰退為漸進式,一般先出現記憶力衰退
血管性腦退化症(Vascular Dementia)
- 約佔20% 個案,第二常見的類型
- 因腦中風、腦血管疾病,對腦部造成連串損壞引致
- 衰退較為急速,或呈層遞式(每一次中風,腦部功能再一次退化),受影響的功能取決於腦部受損位置
路易氏體腦退化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
- 約佔10% 個案
- 腦部神經裡出現細小球狀組織「路易氏體」,可引致腦部細胞死亡
- 病情反覆及波動,較易出現視幻覺、混亂感、「柏金遜式」的肢體活動問題(顫抖、僵硬、動作遲緩、步履不穩等)
額顳葉腦退化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
- 佔少於10%個案
- 額葉腦(frontal lobe)、顳葉腦(temporal lobe) 受影響程度較嚴重,導致性格改變、難以抑制行為,語言能力比記憶力較早出現衰退
其他可引致腦退化症的因素包括:腦部創傷、腦部腫瘤、腦積水、缺乏維他命B12、甲狀腺分泌失調、病毒感染、罕見疾病「亨廷頓舞蹈症」、因抑鬱症引起的「假.認知障礙症」等。
風險因素
- 年齡增長(大部份患者為65歲以上)
- 女性(或與女性較長壽有關)
- 家族遺傳
- 教育程度偏低
- 酗酒
- 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衰竭等)
- 因其他疾病導致認知能力受損
檢查及診斷
腦退化症的診斷主要依賴評估臨床徵狀,亦可利用不同的測試來幫助判斷:
- 簡短智能測驗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 蒙特利爾認知評估 (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 鐘面繪畫測驗 (Clock Drawing Test)
其他檢查則可幫助分辨腦退化症是否由其他疾病引起:
- 血液檢驗:例如肝、腎、甲狀腺功能、維他命B12 指數等
- 腦部電腦掃描(CT )
- 腦部磁力共振掃描(MRI)
- 正電子掃描(PET)

治療方法
暫時醫學界還未有根治腦退化症的方法,但可透過各種治療去改善病情:
- 藥物
- 延緩病情或改善認知能力
- 乙醯膽鹼酶抑制劑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 美金剛胺(Memantine)
- 延緩病情或改善認知能力
- 針對血管性腦退化症患者
- 治療或預防中風藥物,包括:抗血小板藥、抗凝血藥、各類心臟藥物、控制血壓、血糖、膽固醇之藥物
- 營養補充劑
- 維他命B12
- 改善情緒及行為徵狀
- 抗抑鬱藥、抗焦慮藥、抗思覺失調藥、情緒穩定藥、鎮定劑、安眠藥等
- 職業治療
- 因應不同程度的病情,以生活化的內容及遊戲形式,進行訓練,包括:
- 認知訓練:為早期患者鍛鍊記憶力、專注力、執行能力、推理及運算能力,應付日常生活
- 探索、感官訓練:為中期患者挑選熟悉或容易理解的活動,讓患者按指示參與並完成活動
- 感官刺激訓練:為後期患者訓練眼耳口鼻皮膚的五感,協助患者紓緩情緒,促進集中能力及表達能力
- 言語治療(包括說話、吞嚥功能)
- 情緒輔導及行為治療
- 於家居環境配以輔助設施,協助患者改善日常生活
- 社區支援服務
腦退化症需要多方面的綜合治療及護理,患者和照顧者的身心健康十分值得關注。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你的家庭醫生。
醫專薈熱線:(852) 9699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