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凸起離奇腫塊,在站立或咳嗽時尤其明顯,但身體平躺時卻又縮回去。若長者遇上此情況,難免會擔心是否腹部長出癌腫瘤。其實這病症並非與大腸癌有關,很大機會是常見於長者的小腸氣。

腹部凸起離奇腫塊,在站立或咳嗽時尤其明顯,但身體平躺時卻又縮回去。若長者遇上此情況,難免會擔心是否腹部長出癌腫瘤。其實這病症並非與大腸癌有關,很大機會是常見於長者的小腸氣。
不論男女老幼都有機會出現脊柱側彎,而隨著病情變得嚴重,除了有機會影響外觀,亦可引致腰背痛楚、腳痺等症狀。如果沒有及早處理,長遠甚至誘發骨質疏鬆、關節退化等併發症,不容忽視!
近年政府鼓勵市民關注自己腸道健康,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鼓勵合資格人士接受檢測,以識別大腸癌患者或高風險人士,及早發現病情增加治癒機會和減低癌變風險。但測試結果呈陰性,或未合乎資格人士,又是否代表無需要腸鏡檢查?
部分新冠肺炎( COVID-19 )患者確診初期未有明顯病徵,但新冠病毒可導致肺部感染,因而降低血氧含量,患者未必及時察覺,有機會令病情加速惡化。血氧水平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究竟什麼才是正常的血氧水平?
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擔心一旦接受藥物治療後,是否代表日後必須要長期服藥?與其過分憂慮,不如積極治療及改變生活習慣,定期監測反映血糖的重要指標糖化血紅素(HbA1c)水平,三管齊下向改善病情的目標進發。
市面上的體檢計劃五花八門,若果沒有醫生解說報告,一般人拿著驗身報告彷如閱讀外星文,究竟哪些資訊比較重要?如何得知自己是否患上「三高」都市病?其實只要學懂解讀三大重要指標,就能解開驗身報告的疑團!